大脑清洗术

Author:

最近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,时常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具体体现在系统化思考、目的性更强、常常以第三人称视角看自己的思维过程等等。

这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,仿佛是觉得自己时常处在一种「入定」的状态,仿佛任何事情我都能找到一种解释(然而并不是 :P)。

而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某个「瞬间」造成的,而是一种细水流长,以年和月为单位的变化。但我「意识」到这个变化的确是某个瞬间的事情。

所以我也想总结一下所谓探索自我的道与术。道是指在较高层面上的战略指引,比如希望达成的目标是怎样的、有什么理论上的原理(心理学、哲学、社会学等);而术则是指具体执行方法和行动指引。

这听上去像是一个成型的方法论,但其实并不是,不过是一些零碎的想法,一些在「道」的层面上,一些在「术」的层面上,而我也想借助输出的形式倒逼自己形成更完善的方法论(「输出」也是「术」的一个方式)。

这一次,主要想谈谈「探索自我的道与术」之一 ——写日记。

我是如何开始的

我正式重拾写日记这个习惯是在今年六月,在此之前我有定期写总结的习惯,但一般是一两个月一次的频率。但是来荷兰留学之后,总有一种时间过得很快、但是不知道每天都做了什么的状态,并且常常我有一种想把 「这个时刻」记录下来的冲动,于是开始写日记。

一开始,我每天的内容都只是我今天做了什么、我明天要做什么,每次的内容不超过一页纸。但是逐渐到后来,我发现明明可能是一样的生活,但是可以写的内容越来越多,也许是今天和朋友聊天的内容,可能是今天心情低落的原因,可能是给自己明天的面试加油鼓励,也可能是一场面试完之后自己或跃跃欲试或沮丧不已的心情,多的时候甚至可以写上三四页纸。平均下来,我可能每次写日记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,而一周会有 5 – 7 次的日记。这样的空余时间,也就是我现在这样的状态才有的奢侈了吧。

为什么写

那总体来说,从我个人的经历出发,这样半年(并且会更长)的写日记时光,对我的好处究竟是什么?

大脑的「清洗」:到现在我写日记快有半年了,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之后,仿佛就像喝咖啡一样,有种轻微上瘾的感觉。特别是当某一天发生了很多事情,大脑要爆炸,不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么的时候,写写日记,大脑就像摘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,变得无比清醒和安静,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也非常清楚。这可能归功于:

  1. 说清楚=想清楚:大脑里的想法大部分都是混沌不清的,如果没有一个渠道输出,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意识到——啊,原来我是这样想的!但是一些想法其实是不方便、没必要告诉别人的。那没有了「聊天」这样一个门槛低、但是是公开的输出渠道,日记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「树洞」。
  2.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:这句被说烂了的话,的确是有道理的——大脑的注意力分配。就像人的体力,大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。如果我没有把某个想法记录下来,我大脑总会想着:我要做这件事情,一定不能忘记。导致的结果就是,要么我在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无法集中,要么是忘记了,或者两者皆有。

发现自己未知的想法:写作会把思绪导向你从未想过的地方,「写下来」或者「说出来」这个行为对于整理自己的思路非常有效。其实大脑中的「语言」并不是我们日常中所熟悉的形式,而是更接近于各种感官的结合体,你听到的、看到的、感觉到的,甚至闻到的都是那个「语言」;同时又有点像是蒙太奇,信息总是支离破碎。而大脑运转的速度又是如此之快,导致我们所认知的比我们理解的更加的复杂,一呼一吸就有千言万语发生在大脑中。而以一种意识流1的方式写下来的日记,就是某种让这种抽象的、难以理解的语言具象化的一种方式。在表达的过程中,复杂的事情被简单化、结构化,从而更好地从理性的角度理解自己产生的、忽视的、未曾意识到地想法。

或者在生活的某个瞬间,你产生了某个想法,但是很快就忘记了。然后在写日记的时候,通过回忆、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情,也许就能回忆起当时的想法。而这个想法看似不重要,因为你马上就忘记了——但是其实也许是一个最自然、真实的反应,也就是探索自我的绝佳素材。而写日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,让你好好审视这样的想法。

活在当下与冥想:于我而言,写日记的过程就如同冥想,完全沉浸在当下的想法中。思绪不断流淌,犹如一条条的河流,而我就是漂浮在河流上的一片叶子,我需要做的就是放松自己,看、与理解周遭的一切。

情绪感知与控制:《情绪(Lisa Feldman Barrett)》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情绪控制的方法:尝试对自己的感觉重新分类,丰富自己的情绪概念,情绪词汇,从而加强自己构建情绪实例的能力。通过认识、明确、描述某种情绪的存在,提高对情绪的认知、觉察和控制,当从各个方面都认识了某个情绪之后,这个情绪本身就是不我的主导,而是我的一部分。

在写日记的时候,常常我会回顾当天发生的事情,以及当时我所产生的情绪。后来我开始分析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是什么,逐渐地我对自我的情绪感知变得更加敏感,这种敏感并不是指我会在实际行动上变得焦躁,而是以一个第三人称的视角,冷静的看到自己的情绪,从而能够充分体验、控制这种情绪(当然,我并不能控制所有的情绪,修行还没到位 :P)。

给未来的自己提供了「时光胶囊」:写日记最大的作用之一当然是记录。时隔很长一段时间之后,回过头阅读这样剖析自我的独白,我常常觉得我是在和另外一个人对话——那时候的我原来是这样想的!我所发现的埋藏在时光胶囊里的最大惊喜,就是我知道了——曾经做的选择成就了现在的我。

写什么

具体来说我一般写日记的内容会包含:

  • 当天发生的事情,可以是一场面试、和朋友的一次聊天、一本书、一段话、一段 podcast
  • 以发生的事情为中心,产生的想法、心情
  • 由产生的想法引发的一系列其他联想和问题
  • 下一步行动

以上这四部分内容并不总是能够完整地出现在一篇日记中,但对我「清洗大脑」效果最好的日记,往往是包含了这样四部分内容的。

其中,可能最为重要的是「下一步行动」,就像给公司做咨询,无法落地的解决方案不是好的解决方案,但是前面的论证也同样重要。

怎么写

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,我也有一些非常落地的 tips:

  • 写字还是打字:个人认为并不重要,取决于哪种方式个人觉得舒服。于我个人而言,用钢笔写字本身就是冥想方式的一种,所以会采取手写在本子上的方式。但劣势就在于无法搜索关键词进行回顾,也会有后期如何保存等的问题。
  • 时间:我一般会选择在上午开始当天的正事之前写日记,一方面这段时间不太受人打扰,同时也能在今天「新输入」之前,把昨天发生的事情「回忆清楚」;另一方面,写完日记之后脑子也比较清楚,适合开始一天的工作/学习。
  • 时常准备一张白纸在边上:我写「意识流日记」时,大脑里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蹦出来。有些想法我会觉得可以一写,但是当时正在写的想法还没结束;可是当我写完这个想法之后,新蹦出来的想法又常常会被忘掉。所以我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,当大脑里有值得一写的新想法出现时,就先把关键词写在一旁,这样不仅仅不会遗漏,而且大脑的注意力也被集中了起来。
  • 如何开始:从记录昨天发生的事情,写日记时的心情和原因,以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开始!

最重要的

希望开始写日记的你,也能在忙碌的生活里找到一块净土。

P.S. 题图是笔者在某次徒步中拍摄的雪山,残余的光线让雪山只剩下了线条,看着雪山的我也只剩下了凝望——那是我内心无数次寻找到「净土」时体会到的心情。

  1. 意识流:「意识流」(Stream of consciousness)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,最初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斯的论文《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》。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。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衔接,而是流动的。(维基百科 – 意识流文学)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