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概从半年前开始,和各路亲朋好友聊天时,话题的开启十有八九离不开“你快毕业了吧”、“找到工作没”。我的回答大概是“论文已经交了,毕业典礼还没举行;工作还没找到,最近在各种面试中”。往往返返几个月之后,现在,我终于可以结束这个话题:“我找到工作了!”。
什么工作?
首先先报告一下offer的情况😄。公司是Signify,前几年刚改名,前身是Philips Lighting。而我要去的team则是Signify内部一个刚孵化的物联网创新产品的team,主要负责研究市场情况、寻找增长机会。
其实我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,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实业大军的一员,尤其是基础设施行业,而是会去诸如FMCG、电商之类的“和生活更近”的行业。但是面试到后期,在经过了无数次与形形色色的面试官讨论未来的职业规划、投递这家公司的动机时,我的内心里逐渐浮现出答案:在职能上,我很享受做research、列框架、结构化信息,并以此输出自己的洞察,最好还是能够实实在在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洞察;在行业上,固然FMCG、电商之类的行业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近,相对有意思,但是基础行业其实也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。但这个“基础”也并不是基础到诸如能源之类的行业(我的确面过两家能源企业的战略岗),而是选择在一个我“想象范围能够够到”的基础设施行业;进一步而言,到企业、实业中走一遭,最后回到咨询、投资,或者继续在企业中做,都是可行的路。总的而言,路是越走越宽的。
找工作的过程
从6月开始到12月,我有效投递的岗位有150个左右,有效投递有两个标准:1. 我可以投:例如不需要荷兰语,工作经验要求在我的工作经验上下,没有明确需要当地签证等;2. 我想投:根据工作描述,我对这个工作感兴趣。
投递的这些公司中,我得到了的面试机会有44个,近1/3,这个通过率还是很高的,除了本身工作经验比较合适之外,也离不开我曾经兼职做简历修改和写作的经验。
这么多面试机会中,最后拿到offer的成功率并不高,其中有外界因素、也有自己的因素。从外界因素来看,我有被HR鸽过面试,有和hiring manager聊得很开心,但是几天后告诉我已经有别的候选人接了offer的,有面试完之后直到现在也没有消息的,还有一些是拿到这个offer之后才通知我去面试的。从自己的因素来看,有我决定拒绝下一步面试的,有因为面试中的某些关键问题没答好而失败的,还有因为case interview没做好而被淘汰的。
每次投递、每个面试被拒绝的原因都各种各样,但大致的原因有这几种:
1. 三转:转行、转职能、转国家。转行是指自己从金融行业的咨询到其他行业;转职能是指external consulting到in-house consulting,甚至是业务部门;转国家自不必说,从中国(亚洲)到荷兰(欧洲),文化跨度、语言跨度(我想投递的职位中,三分之一左右都要求荷兰语流利)、签证要求,这些都是无法忽略的障碍。
2. 面试技巧:从上一份工作开始到最近毕业,我其实是失去了对“找工作”这件事的敏感度的,所以一开始的确是花了一段时间适应“面试”。包括如何清晰有趣地介绍自己、如何通过讲故事显示自己优势的同时不显得自傲、如何在与面试官“交心”以及选择性表达“事实”之间找到平衡,如何在面试中让对方和自己真诚地笑等等,这些都花了点时间体验、反思、学习。
3. 思维训练:大概是地球上所有和咨询沾边一点的工作,都会有案例面试,而面试案例的套路则有千万种。虽然某种程度上而言,案例面试是可以练习的,但是练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,不练习大概率都会挂(对于我等凡人而言)。我在各种案例面试上也是栽了无数的坑之后,逐渐才找到了感觉,乃至于我现在拿到一个问题,第一反应都是列框架,这也是一大收获了吧。
4. 前半段策略失误: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,我所瞄准的职位是M&A,和咨询没啥关系,天真地认为自己在大学学过=做过,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缝隙不是一点点的大,并且于情于理我都没法以“毕业生”的身份找工作,对方的要求自然也是不同的。好在后期我逐渐调整方向到in-house consulting,总算是开始收到面试邀请。
半年的时间,虽然自己并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找工作,但是整体投入的时间还是相当可观的。一开始时,我总有种毫无根据的乐观,认为自己“马上就能拿到offer”了,但是却低估了荷兰的竞争程度,对于荷兰这样的移民热门国家,面对的竞争不仅仅是本地人,还有不断涌入的外国人(我也是其中之一)。并且那时常常会有一些莫名的侥幸心理,认为自己可能不需要准备就可以去面试了。但社招与校招的要求完全不同,作为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,并且是咨询背景的,本身对方的期待就不同。带着几年没有在市场上“被评价”的迟钝,我的开局比较惨。不过好在我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,以及面试官的反馈,我自己也逐渐调整了策略,包括针对每一场面试如何准备,如何在日常训练自己的思维和案例面试技巧,如何再次变得能言善辩等等。最后总算是在圣诞节之前收到了理想的offer。
收获
这样的一段时间,其实是一段很奇妙的体验。从现实的角度说,我每天都有很多时间,身体也健康无病,因而是可以做成很多事情的;从心理的角度说,且不论“没有工作”这件事带来的压力,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、各路面试官对我的提问,很多问题第一次、第二次回答可以给出一些好听的、官方的回答,但是当到了第十次、第十一次之后,我不得不谈谈“真实”的想法。但好在每天空闲时间够多,可以给这些想法不断发酵、成长、完善的机会。
如果可能的话,我肯定是希望能够早早地就在六月敲定offer,然后享受一场轻松的夏天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半年的时间除了最后的offer之外,毫无收获。
除了每天忙于投递简历、准备面试、正在面试之外,我其实花了很多的时间写日记、通过各种渠道输入、思考。连续地投递不同的工作、和不同的面试官讲自己的故事、回答很多不会和朋友聊到的问题,这样的外部压力其实倒逼我不断地思考:我的故事是什么?为什么要投递这个工作?我的计划是什么?我的优势是什么?遇到了困难,我是怎么处理的?我对未来的期望是怎样的?……这样一些看似官方的问题,当我回答了无数遍之后,答案似乎已经就在那里了。而寻找这样的答案并非处心积虑的结果,而是恰到好处的时间和气氛。所以,这样一个大密度的被提问、回答、反思、再输出的过程,换个角度说,并非是一件坏事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这样的循环其实是不断有外界反馈的,不管是正面的,还是负面的。“manager很喜欢你的沟通方式”、“你的presentation可以再落地一些”,“另外一个候选人的modeling能力更强一些”……这样的及时反馈,可以让我及时地调整方向,也让自己更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所在,以及我做什么样的事情会觉得兴奋、或是抵触。
说得再“落地”一些,我实实在在地通过不同的行为面试、案例面试,积累了许多行业知识、方法论,乃至对荷兰整个市场的了解(毕竟我浏览、投递了大量的当地公司,说来都是泪),其中的一些方法在工作中也可以用到。更进一步而言,我也更坚定了开始自己“项目”的决心——可以是一系列的写作、可以是简单的生意,可以是创立自己的公司。因为无论公司、团队再好,所生产的内容和产品都不是“我”的,真正重要的是创造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、有价值的东西。
所以各位朋友有创业想法的可以多多联系、讨论😉
One thought on “– 找到工作了吗? – 找到了”